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2章 欣欣向荣(2/2)

“我知道前段时间我们去国外考察的时候,德国的设备已经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

“所以我们只能从化工方面做改进,一次一次的用实验数据证明,但是毫无疑问都失败了。”

小孙一边拿出数据汇报,一边用笔和纸在纸上记录,一旁的林如君也在暗中记录。

另外几个学生互相对视,似乎在这里没有找到他们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随后终究是不厌其烦的离开了实验室,在实验室外面等着。

“孙总监,你先回去休息吧,今天晚上我和如君会理顺现有的资料,明天给你一个研究方向,你也知道我们锂和镁的研究正在攻克技术大关,没有办法离开太久。”麦苗叹息了一声,在这个偏远的地区,人才是发展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绝对没有错的。

小孙有做研究的严谨性和坚持不懈,可是小生的基础太过于薄弱,没有进行系统的国内外学科理论探讨,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小孙却不愿意回去休息,在一旁默默帮助,他太想知道,这么长时间自己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麦苗和林如君的分析数据方式与别人不同,两个人并不是对着一张一张的数据实验结果,而是拿出了自己的纸和笔进行纵向对比。

麦苗终于摸清了他们实验的脉络,林如君看见麦苗写在纸上的一些数据,立马就知道麦苗想要什么样的理论成果研究报告,迅速从一堆纸中找出来了一家国外的期刊。

“麦博士,您刚才考虑的问题,在这家期刊上已经展现出来,这是关于催化剂的实验,您可以看看。”林如君赶紧把资料递给麦苗。

麦苗惊讶地看向林如君,这么多年,林如君不仅是生活上的好伴侣,而且是工作上的好助手。

如今只要麦苗一个眼神,林如君就能精准的反馈,并且找到他想要的资料。

麦苗扫视了一眼林如君递过来的资料,又把资料递给小孙:“这份报告你看过吗?这是美国最新的研究报告,他们就是从催化剂上进行改革,从而加大产能,并且安全数据一点都没改变。”

小孙的手有些颤抖,无可奈何的看向麦苗:“这怎么还是英语的?”

“孙总监,我们做研究的,要考虑国内外的形势,所以我们经常会翻阅大量的国外期刊,因为国外有过工业革命,在工业这一块我们是自愧不如,一直在学习,一直想要超越的。”林如君非常耐心的解释。

小孙多少有些自惭形秽,他根本不敢说自己只看国内的期刊数据报告,从来没有看过国外的,因为他的英语实在是不行,况且研究上面的工作十分繁杂,根本没有时间一点一点的翻译外语。

麦苗只是沉默了片刻,立马说道:“没关系,我们做研究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寻找出一条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

麦苗继续对小孙之前的研究进行分析,又在纸上写了另外一个推测,林如君很快将这个推测的资料翻找出来。

“麦博士,恐怕这个思路也不符合,之前小孙做过尝试,用其他催化剂代替现有的催化剂,但是利润没有见长。”林如君柔声说道。

推翻了一些结论,又划掉了不少利润不高的推测,麦苗终于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孙总监,你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要么就得花上几千万引进更新的设备,瞬间提高产能,要么就通过实验用催化剂提高产能。”麦苗知道,如今也就只有剩下后面这条路了。

难怪张总求爷爷告奶奶的,非要自己回来一趟。

小孙哭丧着一张脸:“不是,我们实验团队不努力,而是要求过于苛刻,至少要提高现在产能的20%,我们才有市场上的利润可言,但是数据显示我们目前只能达到14%。”

“没关系,既然别人能做到,我们同样也能做到。”麦苗给小孙打气,也是在给自己鼓励。

不一会儿麦子端来了夜宵:“在家里随便做了点牛肉饭,你们赶紧吃。”

“先放在那儿吧,我们正在考虑别的办法,看看能不能提高产能。”麦苗一点胃口都没有,满脑子都是提高产能,增加利润。

麦苗又看向一旁的林如君:“如君,你带着孙总监赶紧去吃一点,今天晚上还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

“好的,我吃完过来代替你,我基本上知道你的科研思维是什么了。”林如君瞬间就懂得麦苗的意图。

杨麦子在一旁看见了不断的摇头,拉住林如君躲到外面的小餐桌上:“我看现在你们俩比夫妻关系还要更上一层楼,简直就是生活和工作的好伴侣。”

“也许吧,其实这样挺好的。”林如君笑得很苦涩,各种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小孙看一下麦子端起了手里的牛肉饭:“当年杨妮姐让我在省城学习,意思是再往上面考一考,可是我总觉得咱们盐湖上嘛,通过高中毕业的都没几个,我已经是大专生,所学的知识基本够用,现在看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孙小叔,你也不要气馁,我妈当时是时势造英雄,而你当时是稳扎稳打,为了企业发展不得不回来。”杨麦子的那一套说辞,让小孙心里平衡了不少。

林如君也在一旁打圆场:“其实我们这些说是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但是实际经验真没你们多,麦苗这些年一直都是在一线当工人,又去了盐湖,采了一个月的盐,所以他才能摸清里面的门道,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实践和反思提升科研能力。”

“是啊,咱们盐湖上以前能搞科研的有几个人呀?孙小叔你已经是我们盐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了。”麦子笑得很自然,露出了佩服的眼神。

麦子说的诚恳,林如君在一旁又用理论结合实际,小孙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另外几个学生以前也看不上小孙一个大专生,给他们当老师,带领科研团队,但是经过一年多的相处,知道小孙是基础思维很扎实的人,而他们这些大学生是创造性思维有突破的人,所以张总才会将他们分配在一起。

今天他们看见了麦苗的思维,才知道麦苗是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的人,麦苗擅长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结合,解决复杂的问题。

麦苗整夜都没有休息,一门心思全部都在科研上,林如君始终在他的身旁陪伴着他。

两天过去了,麦苗不眠不休,始终还是没有找到可以突破的地方。

张总已经等不及了,亲自在实验室外面盯着,忧心忡忡的对麦子说:“恐怕我们把这一尊大神请回来也没有用,看来天要亡盐湖呀。”

“你想多了,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决策不对,盐湖就会灭亡,你真是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麦子毫不客气的回答张总。

张总也只是笑笑而已,现在杨家的人都是惹不起的大神,一旁的赵建青却低声说:“如果这一次石堰还是没有任何突破,那么接下来我们盐湖可能要过上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了。”

“是啊,苦日子嘛,总得都要过个过,不能只是我们家的过苦日子。”杨麦子淡淡的笑,戴上墨镜:“我现在也不等什么实验结果了,我们公司跟盐湖终究是合作关系,你们这边的业务不开拓,我还得去开展其他的业务,张总真是对不起,恕不奉陪。”

让麦子说完,拿起桌上的包包转身就走,丝毫不顾张总还在原地错愕的神色。

当时麦子下海经商的时候,也是在做化工一类的产品,有了徐书记和杨妮之前在全国各地的资源,生意倒是做得风生水起,于是张总才想着跟麦子公司合作,确实万万没想到沦落到今天的地步,麦子就算是有心帮扶,可是盐湖的产品却没法出来。

张总也知道今天这个战役,赢了就是君临天下,输了便是倾家荡产,所以对麦苗的研发越发重视了。

“麦苗博士,你可算是从实验室里出来了,要不要休息一下?你得告诉我研究的进度怎么样了。”张总看见麦苗从实验室里出来,连忙跟上去紧张的问。

麦苗一脸疲惫,神色木然,摆摆手却不说话。

林如君也从实验室里收拾好所有的东西出来:“张总,先让我们回去休息吧,我们马不停蹄的从北京赶回来,一直窝在实验室里三天了,需要休息。”

张总也不敢怠慢,连忙让赵建青把林如君和麦苗送回家,小孙刚从家里休息回来,又钻进了实验室。

偌大的实验室里,来来回回,一群人三班倒,就是为了让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林如君在车上递给麦苗一个保温壶:“喝点枸杞茶养养气,回去好好休息。”

“你也是,回去之后咱们就休息,十个小时之后继续。”麦苗看了看时间:“没想到其中的复杂性这么多,看来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有问题。”

“没关系,好事多磨,咱们也不要紧卡着时间,实验突破才是关键。”林如君柔声安慰道。

不管什么时候,林如君在麦苗的身边,总是那么温柔,那么体贴。

说话的时候车子已经到了杨家,杨妮和杨十月在院子里面散步,看见两个人突然回来,不免有些慌乱,可是两个人随口吃了点东西,马上休息,期间一句话不说。

杨十月悄悄的问:“看这样子,我哥和我嫂子还是没能恢复关系。”

“那有什么办法,人家两口子的事情我们不能掺和太多,麦苗终究有一天会后悔。”杨妮倒是一针见血,明确的指出了两个人的关系。

张总急匆匆的也跟着过来:“大姐,麦子呢?”

“我怎么知道?我一天天在家里的,我还能把麦子拴在我裤腰带上。”杨妮没好气地回答,最近家里真是来来往往一大堆人。

张总的语气非常焦灼:“这孩子怎么转过头都不见了,车子也不见了,是不是回到省城去了?”

“那我可不知道,你一叫他他就回来,省城里的生意也放下了,他也不能只做您一家的生意不是?”杨妮给了张总一个白眼。

赵建青却非常温柔的上前扶住杨十月:“你怎么样?今天吃药了吗?感觉如何?”

杨十月刚开始还觉得不好意思,面对赵建青甚至不知道该说什么,要是说的多了显得刻意,说的少了,好像是把人拒于千里之外。

“挺好,今天吃了药,打了针,感觉这个病对我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杨十月羞怯的笑了笑。

赵建青把杨十月扶到了屋子里说话,他会把镇子上最近发生的一些趣事告诉她,也会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书一字一句的念给杨十月听。

杨妮并没有拒绝赵建青对杨十月的示好,主动创造机会让他们相处。

张总在院子里面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大姐,你就给麦子打个电话吧,打个电话好好问一问,我们去招商会还有没有希望?”

“我们现在就连产能都提高不上去,具体数据也没有,你让麦子怎么去跟别人谈,空手套白狼吗?”杨妮听到这句话,气就不打一处来。

张总现在也是很焦虑,那双眼睛没有神色,人也瘦了一大圈,他最近为了盐湖上的事儿忙上忙,几乎跑断了腿。

麦苗是三天三夜没有休息,张总现在是休息都不敢脱鞋,一个电话说走就走,那双臭鞋已经在他的脚上很长时间了。

张总双手合十:“大姐你就打个电话吧。”

杨妮实在是拗不过张青海,也知道今天这个电话不打的话,他也是不会走的。

杨妮打了一个电话之后,张总立马急迫的问道:“麦子怎么说?麦子同不同意我们派人一起去谈。”

“麦子说一个星期后在上海见,她现在要忙其他的事情。”杨妮面露喜色,知道有麦子这句话,不管多困难,后面的路都会走得很好。

张总悬着的一颗心终于也放下来,外面有麦子在拼,盐湖里面有麦苗在做研发,他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心。

张总见状,立马钻到厨房:“来都来了,今天晚上我给大姐做顿饭吧,咱们第一代盐湖人,是不是就是大姐母亲那样的人物?寻到万丈盐桥上,几个帐篷几口锅就开启了新生活。”

“你做饭就做饭,不要提以前的苦日子,人都是向前看的。”杨妮在院子里点燃了一根烟。

张总不仅在管理上面是一把好手,做饭也做得不赖,杨妮如今对他还是非常推崇的,只有张总做得好,盐湖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麦苗醒来吃晚饭的时候,已经是半夜十二点了,张总还在默默等待,看见麦苗醒来,脸上竟然是抑制不住的惊喜。

“麦博士,我可等了你半天了,你终于睡醒了,我就是想来问一问,在我们正式投标之前能不能把产能提高。”张总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麦苗一脸严肃,全然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脑子里面还全部都是数据的事情。

林如君看见麦苗的样子,又继续说道:“张总,您先不要着急,我们还是等麦苗有头绪吧。”

“林助理啊,我能不着急吗,我现在都急得要发疯了,这次招标对我们有多重要你们知道吗?并不是一定要把产品卖到国外啊,是要告诉全世姐,我们中国工业是可以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拿到北大仓的大单子,这只要形成长期合作战略,我们公司就能上市,但是拿不下单子,我们厂子就完全没有研发经费。”牵一发动全身的这种感觉,恐怕只有张总能懂吧。

杨妮渐渐的能理解张总的意思了,难怪张总现在这么上心。

麦苗却还是不说话,尽管啃着大饼,没有灵魂一样的啃着肉,吃完还不断的摇头。

张总刚要继续长篇大论的说话,却被林如君拦住:“张总您稍等片刻好不好?麦苗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话。”

过了一会儿,麦苗仿佛下定决心似的站起来:“如君,我们赶紧去实验室,我想过了,就用倒推法,从产量往前推,我们胆子大一点,用结论推假设。”

说完,麦苗拿着手边的材料就出门,林如君赶紧跟在后面跟杨妮挥挥手。

杨妮也摆摆手让他们赶紧走,张总也让赵建青赶紧送一送,自己想要跟着去,却被杨妮拉住了:“你又不懂业务,你去做什么?”

“之前说一个星期,现在就剩三天了,没有实验数据,麦子拿什么跟别人谈啊,我去盯着点心里踏实。”现在的张总早已经不能淡定的对待这件事。

然而,麦苗刚去实验室,一个夜晚却是没有任何进展,他愁得在实验室外面抽烟,百思不得其解。

小孙哭丧着脸出来:“还有两天时间……麦博士,你给个准话,能不能行啊?如果不行,我们恐怕都要下岗了?”

“能行,肯定能行。”麦苗信心满满。

@全本小说 . www.iqb9.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全本小说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