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7章 曹操夜梦三马食槽,刘备举国动员兵(2/2)

“惟渤海李翊,近来广征粮秣,日运千船。”

“其谋非小,恐将效韩信之故智。”

“请兄速发,荆襄劲弩三千张,甲胄千副,江陵粟米三十万斛。”

“倘得相助,他日当共分徐、扬之土。”

“时值秋凉,惟兄珍摄。”

没错,马超寇边,曹操忍了。

孙权偷袭淮南,抢夺庐江,曹操也忍了,没有出兵报复。

而曹操一直忍着的目的,就是怕自己注意力分散到别处时。

北边儿的李翊会突然对他发起进攻。

而细作探得的消息,愈发证明李翊将要动兵。

曹操也加快了自己的战斗准备,一面加强并州守备,一面又严防孙权。

同时找刘表索要资助,会战事做准备。

刘表得曹操书,见其索要的资助并非狮子大开口。

便欣然同意,用船队走颍水水路,为颍川输送粮秣器械。

荆州毗邻颍川,交通又便利。

这使得两地的运输十分方便,损耗极少。

曹操既得了荆州的粮秣,信心大增,立马宣布进行全国总动员。

除边关需屯重兵守备之外,其余郡县的兵马,有多少算多少。

全部往魏国运输!

……

就在曹操大肆在魏国总动员之时,李翊这边也没闲着。

其实,他打仗的风格一直都是求稳。

如何稳呢

那就是要有充足的粮秣,粮食只要够,拼消耗也能耗死你。

李翊这样的用兵习惯,与之共事过的曹操当然熟悉。

所以当李翊在北方全力筹措粮秣之时,曹操便敏锐地察觉到这是李翊要做军事动员的前兆。

果不其然,当控制住冀州的粮价后,李翊便开始进行军事动员了。

他命章武的徐晃、河间的张郃,各出兵五千,到渤海来屯驻。

一面又正式写信给刘备,认为到明年开春之时,便是对魏国全面用兵的最佳时机了。

刘备得李翊信,立马做了如下部署:

发令给青州牧的关羽,令他起青州兵,出泰山,攻打曹操的兖州。

令淮南的陈元龙,携甘宁、蒋钦等将,发水军,攻打曹操的汝南。

自己则在徐州全力整备,随时准备出兵,配合北方李翊的进攻。

这是一场多线作战,通过刘备的出兵路线不难看出。

他是希望一举灭掉曹操的。

但诸葛亮等人力劝刘备要冷静,眼下的魏国势力强大,不是一战可以灭的。

如此多线作战,且不论最高统帅的指挥才能能否应付的了。

关键在于,战线越多,破绽也就越多。

万一一条线崩了,其他线路就跟着一起崩。

所以希望刘备冷静,就按照李翊的构想,先把曹操逐出河北才是上策。

刘备这才放弃了与魏国拼多线作战的想法。

但依然要求与曹操打大规模会战。

不打则以,要打就得打个痛快,打到一方伤筋动骨!

于是,徐州经过一番内部讨论。

毫无疑问地,将主战场定在了河北。

不单单是为了响应李翊先平河北的战略方针,更重要的是曹操现在的治所就在河北。

打蛇打七寸,当然是挑曹操最核心的地盘打了。

发书回李翊处,李翊当即回信表示。

希望刘备早早派兵来渤海。

言外之意,李翊是赞成刘备打大规模会战的决定。

刘备得李翊书,大喜过望。

急聚文武,商议发兵河北事宜。

诸葛亮进言道:

“曹操僭位称公,尚立足未稳。”

“倘若魏地有失,中原震动。”

“大王且休辞劳苦,必须亲自征讨!”

刘备大喜,“此正合寡人之意!”

遂也在全国进行了总动员。

考虑到齐国战线颇长,各地肯定还是要留兵士守御的。

所以总共起兵八万人,由刘备亲征。

大军分三路而进,前部青州兵关羽,先去渤海与李翊汇合。

刘备自领中军,使张飞押后。

孔明、鲁肃在徐州总督粮草,勿使缺漏。

同时,

上书天子,谴责曹操拥兵自重,僭位称公。

刘备骑白马金鞍,玉带锦衣。

武士手执大红罗销金伞盖,左右金瓜银钺,镫棒戈矛。

护驾龙虎官军五千,分为五队,每队千人。

各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

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所行浩大强盛,也是为了彰显齐国国力。

刘备大军的准备,以及行军都需要耗费些时间。

李翊这边却已经下令使大军进驻安平了。

安平是与魏国直接接触的领地,此举无疑宣告着李翊将要先对魏国用兵。

左右人谏曰:

“齐王已在整军路上,不妨等齐王大军至后。”

“合兵一处,则魏军一举可溃。”

李翊则道:

“……不然,兵贵神速。”

“齐王整军,声势浩大。”

“魏人必然知悉,倘吾留至此地等候大军,魏人便有了防备。”

“现在动手,魏国也没整好大军。”

“可以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使其毫无防备,为我军取得先机。”

于是李翊力排众议,率军一万人,先去奔袭巨鹿。

时巨鹿守将乃曹仁也。

他奉魏公之命,严加守备巨鹿防线。

忽有人报,“齐兵越过安平,来巨鹿了!”

曹仁惊道:

“我闻刘备尚在徐州整军备战,齐兵何得天降于此”

左右人答:

“刘备大军尚未至,是李翊先率兵来袭巨鹿。”

曹仁这才恍然大悟,李翊在北方有便宜行事之权,率兵先至并不意外。

只是曹仁没想到李翊这么大胆,在没有刘备大军做后盾的情况下,就敢先来取巨鹿。

众人问曹仁怎么办。

曹仁答曰:

“魏公尚在整军,吾大军亦未至。”

“所以还是坚守勿要与之战,乃为上策也。”

虽然两边大军都还没准备好,李翊不讲武德,率先开战。

这是一个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局面。

可李翊的名声摆在那里,曹仁也担心失了巨鹿,曹操怪罪。

所以选择了坚守为上。

李翊大军很快赶至巨鹿,曹仁命弓弩手射住城防,呼李翊道:

“李相何故兴无名之兵,犯我魏境”

李翊答曰:

“吾主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耶”

曹仁大笑:

“……李翊,吾知汝极为擅长口舌之辩。”

“曹某也不欲与你多做口舌之战。”

“魏公已经在后方整备军队了,汝刘备大军应该还未到罢”

“吾料汝手中能用之兵马不过万人,凭你也想夺我的城”

曹仁深通韬略,善晓兵机。

尤其同处冀州,对彼此都十分了解。

曹仁的细作,早就探听清楚。

李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所能动用的兵马最多万人。

再多调人马,会使得其他州郡守备不足。

尤其魏国的间谍系统已经渗进幽州,收买了不少当地豪族。

他们已经在幽州境内滋事,虽然不至于掀起多大的风浪来。

但也能恶心一下李翊。

更何况幽州北部还有强大的鲜卑人,虽然鲜卑与中原目前关系不错。

考虑李翊对蛮夷始终心存芥蒂,防着他们一手。

所以幽州的兵马肯定也不敢乱动。

基于此,曹仁不信李翊能在魏公大军到来之前,拿下他的巨鹿。

“曹子孝,汝道我不能夺汝城耶”

李翊大声笑道。

曹仁不甘示弱,当即回道:

“李子玉,汝且休逞口舌之利,大放狂言。”

“吾就在城中坚守,看汝万人兵马,如何夺我城池!”

曹仁就这样跟李翊上下对喷了半个时辰。

渐渐地,曹仁发觉不太对了。

暗道李翊既然率兵先至,就应该兵贵神速。

怎么还有闲心思,一直跟自己在这里喷垃圾话

这时,一匹快骑飞马跑至李翊跟前,道:

“……丞相,已经准备妥当了。”

“……善,传令将士,速速攻城!”

李翊一声令下,让士兵们开始攻城。

曹仁登城而望,但见齐军阵中竖起数十座高逾三丈的怪器。

此物以铁木为架,缠浸油牛皮索。

后悬石匣,内实铅块,前设抛竿末。

比之寻常投石机,要大上许多。

曹仁左看右看,总觉得这怪器有些眼熟。

似想起些什么,忙问左右人道:

“前破袁绍时,此非刘军所用之投石机乎”

曹军此前是见识过配重式投石机的威力的。

即便过去数年,曹仁对它的印象依然十分深刻。

而直到此刻,曹仁才终于明白,李翊为什么敢不等刘备大军,就要先来突袭巨鹿了。

为的就是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这话是什么意思?

其实配重式投石机威力如此巨大,但整个刘营运用次数却很少。

是他们不想用吗

不是。

而是限制条件太多了。

早在《墨子:备城门》篇中就提到了一个关键信息。

——“民室杵木瓦石,可以盖城之备者,尽上之,不从令者斩。”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趁着敌人到来之前。

把城外能拆的木头都拆掉,能搬走的石头都搬走。

不要让敌人修出攻城器械来,否则就不好办了。

古代的攻城器械体积庞大,尤其是配重式投石机。

这东西根本无法随军携带,只能就地取材。

所以每当攻城的时候,守城方总能用滚木礌石来攻击敌军。

滚木礌石哪里来

当然是从城外来了。

李翊大军骤至,曹仁根本来不及坚壁清野,清理城外的木材石头。

这才是李翊要搞突袭的原因。

只见李翊令旗一挥,绞盘吱嘎转响。

三百壮士齐转辘轳,抛竿怒扬,似龙抬头一般。

将后悬巨石高高甩出,破空呼啸,声如裂帛。

轰!

城上,立时震天动地。

有正中谯楼者,砖瓦俱碎,魏军校尉当场毙命。

曹仁身形一晃,险些坠地。

当初看袁军被这投石机砸的稀烂之时,他还在偷笑。

没想到如今这巨石,已然砸至自己身上了。

“……不要慌,修补城墙!”

在配重式投石机的掩护下,齐军开始了攻城。

云梯蚁附而上,城头滚木雷石如雨。

日暮时分,巨鹿西垣已颓十余丈。

曹仁亲持大刀立缺口,身被数创,血染征袍,犹厉声喝道:

“大魏男儿,宁死不退!”

“众将士守住,魏公援兵很快便至!”

虽然暂时击退了齐军的攻势,但投石机却昼夜不停,轮番对城墙轰炸。

至夜晚时分,虽然看不清了,但只管往城墙上招呼。

只要听到声响,便算成功。

至亥时,西墙彻底崩塌。

齐军将士便不用登墙了,如潮水一般往缺口里涌入。

……

@全本小说 . www.iqb9.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全本小说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