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兴集一丢,霍邱县的正面防御就彻底敞开了,两翼的外围侧面阵地也失去了继续固守的意义,只能收兵退保城内。
在铁矿和石油之间,对倭寇来说更重要的是石油,周口也就自然而然比霍邱显得更重要,但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大别山北麓山脚下的霍邱县却又比位于后方的周口更容易受到独立师的攻击。
冈村宁次的本意是要优先保证霍邱的防御兵力的,但参谋本部却不满意它报上来的兵力部署方案,要求它把重兵集结到周口及其周边地区去,务必保障石油生产安全及运输回国的交通顺畅。
冈村宁次和参谋本部各有各的道理,谈不上谁对谁错,可它们眼下的兵力就只有这么多,战斗力又下降得太快,顾此失彼本就是无解的难题。
霍邱告急,信阳前线又笼罩在大战在即的风声鹤唳之中,饶是冈村宁次身经百战也犯起了两难。
它深知自己手头的师团如今面对独立师的主力纵队时必须要保证兵力上的优势才有得打,所以信阳前线的对峙部队是能不抽就尽量不要去抽的。
何况,部队调动不是件轻松小事,一支部队被抽出来就必须要有新的部队去接防,而接防部队原本防区的兵力密度就会随之降低,内部又要重新调整防御部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麻烦事。
在大战即将爆发的当口临阵调整防御部署很容易遭到独立师的趁乱突袭,这……实在太危险了!
思来想去,冈村宁次走到地图前重新摆布起了兵棋,独立师几个主力纵队的位置都是明棋,剩下的就是大别山的傅秋涛部和正在袭扰平汉线的陈光部。
在倭军的情报中,目前袭击霍邱县的是傅秋涛部,陈光部也在确山县一境出没,豫东腹地的周口县应该暂时是安全的。
冈村宁次思忖再三,最终决定从周口的五个师团里抽出两个来增援霍邱,不求歼灭傅秋涛部,只要能收复众兴集巩固住霍邱外围防线就行。
就在距离周口不远的巴村,一名战士急匆匆跑进来报告说:“鬼子出城啦,数过了,至少是两个师团的兵力!”
巴村虽然离周口县近,但却不在交通要道上边,不在倭军的驻防范围内,向来胆大心细的陈光直接把自己的指挥部布置在了这里,就等城里的倭军出来增援霍邱。
“给胡杰八纵发电,让他们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周口的倭军增援部队只要在霍邱一跟傅政委交上手,他们就即刻自行沿息县、新蔡、平舆一线朝周口发起突击,不用等我命令!”
倭军的增援部队来得很快,两天时间就从周口赶到了霍邱,在汇合当地的残兵后,它们立即就急不可耐地朝着众兴集的两个独立旅发动攻击。
撕破霍邱外围防线后,傅秋涛并没有分兵去占领固镇、扈胡镇等侧翼村镇,而是把兵力全部集中在了众兴镇这个孤立的据点中。
傅秋涛的部署大违军事常理,单从霍邱这个局部来看就跟把部队送给倭寇围歼没两样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