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又升官啦?”得知孙元良接替刘峙出任重庆警备司令,并负责指挥宜昌前线的国军四个军时,赵骥有点理解又多少有点不理解。
孙元良这人一辈子就没打过什么胜仗,却仅凭浙江籍和黄埔生这两重身份就平步青云,难怪国军老是打败仗了。
赵骥对孙元良的到来不以为意,心中反而有一丝丝窃喜,他接着好奇问道:“那接替薛岳的是谁?”
“是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
“什么!”赵骥闻言眼神一凛,目光瞬间如刀。
王耀武这三个字对每一位原红十军团的老兵来说,都是一个难以遣怀的名字,战场上虽说各为其主,但一想到当初牺牲惨死在怀玉山的战友们,要说不恨王耀武这个罪魁祸首肯定是假的。
“谭家桥一役的时候,狗日的占据高地欺负我们没有重火力,如今此一时彼一时,也该让他们尝尝火力不如人的滋味儿了”。
看着赵骥两眼都快冒出火光了,政委傅秋涛犹豫片刻后还是开口询问道:“你是想主动出击跟王耀武过过招吗?”
不待赵骥回答,傅秋涛继续往下说:“我们中野是由十军团一步步发展而来的,想找王耀武报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虽然不是从十军团走出来的,但也能理解这种心情”。
老红军们哪一个没有跟某支国军部队结过血仇,作为湘鄂赣根据地的创始人,傅秋涛也是经历过反围剿残酷战斗的人。
“不过,作为一名军事主官,千万不能让仇恨蒙蔽住双眼”,傅秋涛郑重地看向赵骥,“我们的部队是党指挥枪,军事必须服从政治,中央现在给我们的任务是阻断华中,把敌人分割在东西不能策应的两个区域,我们的一切动作都应该首先服从这个大目标,然后才能谈报仇的事”。
傅秋涛的话像是一阵冷风般压制住了赵骥心头的怒火。
首先,从军事的角度来说,抗战结束时,国军的兵力规模达到了惊人的四百余万,即便刨除各地战斗力较弱的守备部队,可用于机动进攻的兵力也高达两百万左右,远强于全面抗战刚开始时的情况。
如果赵骥放弃现有有利防线主动南下找王耀武寻机决战的话,攻守之势一旦易转,倭军长沙会战的教训可离得不远。
中野虽强,但本质上也只是一支轻步兵部队,并不具备横扫国军的实力,依托长江-随枣-大别山防线的有利地形,采取守势姿态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才是现阶段最正确的打法。
第二,从全局的高度来看,按照中央“北攻南守”的战略决策,当务之急是抢占东北和巩固华北,中野的任务就是阻敌而不是出击,何况在第一阶段先把敌人引到解放区来消耗至一定程度,然后再转入第二阶段向国统区进攻,同样也是中央早就定好的方针。
“好,政委,我明白了”,赵骥长出一口气,“刚才是我冲动了,多谢你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