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张扬还推动了工资改革,使得干部们的平均工资每月上涨了 300 元。
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底层工作人员们的生活得到了显着改善,他们对张扬的拥护之情,如潮水般高涨,甚至超越了对县里其他所有领导的尊崇,即便张扬并非文丘县本地人。
面对这一情况,县委书记孙凤鸣和县长周俊辉即便心中有些许不畅,却也只能选择沉默。
如今的张扬,在文丘县的权势与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当初的孙正雄。
但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孙正雄惯用压迫手段与阴谋诡计,让众人敢怒不敢言,不得不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而张扬则凭借卓越的领导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与支持。
他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在为文丘县的长远发展谋福祉,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
这点大家都能瞧出来。
正月一过,整个文丘县都动起来了。
大棚项目进展颇为顺利,种植的果蔬茁壮成长。
预计到五月,各类果子将挂满枝头,迎来成熟季;而蔬菜生长周期稍短,四月便能达到采摘标准,届时新鲜蔬菜将源源不断供应市场。
与此同时,北极熊风情街的人气愈发火爆,客流量与日俱增。
街道两旁,特色店铺鳞次栉比,游客们穿梭其中,或品尝美食,或挑选纪念品,欢声笑语回荡在街头巷尾。
许多在外漂泊打工的文丘县人,趁着春节返乡过年。当他们踏入家乡,目睹眼前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禁瞪大双眼,满脸的难以置信。
曾经破旧的街道焕然一新,新的商业设施拔地而起,城市的活力扑面而来。
这般巨变,让他们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 —— 留在家乡发展。
若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泊闯荡?
这恰恰是张扬一直期待并努力促成的局面。
一座城市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充足的人口支撑。
于是,他果断将目光投向新城区的规划建设。
张扬决定以老街为核心,围绕其打造新城区,最终将老街蜕变成为文丘县全新的县中心。
这一决策,既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又能借助老街的文化底蕴,带动周边区域的繁荣。
对于张扬的这个决定,李中兴给予了全力配合。
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在官场与商场的博弈中,商人面对手握重权的官员,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李中兴心里很清楚,张扬若想对他采取行动,简直易如反掌。
看看孙正雄的下场,便是前车之鉴,曾经在文丘县只手遮天的人物,如今也只能在铁窗之后懊悔不已。
不过这次他配合张扬是心甘情愿的配合。
在与张扬的接触过程中,李中兴深刻体会到,张扬与以往那些官员截然不同。
这位张书记一心扑在文丘县的发展大业上,目光始终聚焦于公共利益,从未对李中兴的财富动过歪心思,更没有凭借权力强取豪夺的行径。
在李中兴的从商生涯里,遇见张扬这样的官员,实属罕见,让他由衷地欣赏与钦佩,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毫无保留地支持张扬推动的各项建设工作 。
老街改造不算是大工程,位于核心区域的老街已然改造完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众人眼前,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搭配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
与此同时,老街外围区域的拆迁工作也进展得相当顺利,施工队有条不紊地拆除着老旧建筑,为后续大规模修建老式风格建筑物腾出空间。
根据规划,新建的老式建筑物一律不得超过两层,旨在还原老街古朴、闲适的风貌,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在拆迁安置工作方面,政府充分考虑了居民的利益,制定了极为优惠的政策,赢得了拆迁户们的一致拥护。
按照政策规定,每 1 平米的原有民房,拆迁户可置换 1.5 平米的新建楼房。
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拆迁户的居住条件,让他们从老旧的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居住面积还大幅增加。
面对如此诱人的政策,拆迁户们纷纷踊跃响应,兴高采烈地签署协议,搬离了原本的住所。
以民房换楼房,且面积还能 “增值”,这样的好事,任谁都不会拒绝。
回首往昔,文丘县的拆迁工作可谓困难重重。
过去,拆迁政策对居民极为不利,1 平米的房子仅能置换 0.7 平米的楼房。
在房价日益攀升的情况下,居民们不仅要割舍熟悉的家园,还得额外掏出一大笔钱来填补面积差,购买新房,这对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正因如此,大部分居民都对拆迁持抵触态度,“钉子户” 现象由此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居民因不满拆迁条件而拒绝搬迁,钉子户的队伍愈发壮大,严重阻碍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而此次老街改造中的拆迁安置政策,无疑是一次大胆且成功的革新。
它不仅化解了以往拆迁工作中的矛盾冲突,更让拆迁户们切实享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为文丘县后续的建设项目树立了良好典范,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