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1章 绑架(1/2)

第211章 绑架

赵贞吉见被识破,尴尬一笑。

林十三主动问:“恐怕是徐阁老想要方悠山吧”

赵贞吉道:“不管是谁想要这厮。只要你把他交给我,自然有人把你捧为裕王府的护军指挥使。”

“做储君的护帅,不比你在南京锦衣卫做个闲散官儿强多了”

林十三心中暗道:呵,徐阶真打得一手好算盘。算盘珠子都快崩人脸上了。

若把方悠山交给他,他会先息事宁人。默许严党裁撤戚部、俞部。

这样一来,胡宗宪在东南数年的苦心经营将毁于一旦,倭患会依旧猖獗,江南大族将继续在走私贸上赚的盆满钵满。

待到时机成熟,徐阶再借着方悠山之口公布振武营兵变的真相,彻底击垮严家,取而代之成为大明的宰阁。

赵贞吉见林十三默不作声:“不想要高位,想要钱也可以。你说个数字。”

林十三道:“高位我不要,钱我也不要。”

赵贞吉皱眉:“哦那你想要什么”

林十三答:“良心。”

赵贞吉一愣:“你要杀掉方悠山,替严家隐瞒罪行”

其实这也是一种能够让徐党接受的结果。

方悠山一死,兵变的真正原因无从查实。虽无法扳倒严党,至少东南的走私生意能够保全。

林十三没有回答。

赵贞吉道:“不管你交不交人。我都希望你明白,我只是一个传话的而已。并不是我想要方悠山。”

“六天前我家里传来噩耗。我父亲病故了。我正在跟我的副堂办理交接。交接完成我便要回乡守制。”

“朝廷里的是是非非,我实在没心情管。只想尽早回乡当个孝子。仅此而已。”

三不沾不愧是三不沾。把找林十三要人的事情都推到了徐阶头上。

林十三闻言拱手道:“啊,赵部堂请节哀顺变啊!”

赵贞吉站起身:“好了。你不愿交人,我如实回禀徐阁老就是,再会。”

其实赵贞吉也没想到,林十三一个小小千户,竟下定决心与整个严党为敌。

赵贞吉走后,杨金水来到林十三面前:“三不沾走了”

林十三颔首:“走了。他父亲病故,说是要回四川守制去。咱们这位赵部堂呦.”

赵贞吉是个复杂的人。

出身于四川的赵贞吉自小便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神童。十五岁时他读了王守仁的《传习录》,成为心学门徒。

十九岁他在般若寺带发修行,自号洞巾道人。准备一生钻研佛学、心学、易学。

二十一岁,在父亲的以死相逼下,他才离开般若寺,心不甘情不愿的前往成都参加乡试。

这场心不在焉的考试,他最终名列第四,成为举人。

中举第二年,赵贞吉的母亲故去。精神导师王阳明也故去。

赵贞吉感觉人生虚幻,再次在寺庙中带发修行,过了整整六年与佛灯、古卷为伴的日子。

二十八岁时,父亲再次以死相逼,逼迫他前往京城参加会试。赵贞吉再次心不甘情不愿的踏入考场,杏榜提名。

殿试那日,嘉靖帝出的题是让贡士们分析贾让的治河理论,得出当下治河的办法。

这在策论中属于偏题。

三百贡士只有三十几人读过贾让的《治河三策》,答卷切题。其余人都是四处海扯,拼凑华丽字句。

这三十几个博览群书的人当中,自然包括赵贞吉。

一众殿试的辅臣本来拟定赵贞吉为一甲第二名榜眼。嘉靖帝却评价赵贞吉的答卷“语直”。将他置于二甲第二。

一甲只有三人。二甲第二等于金榜第五。这已经是一个祖坟冒烟的名次了。

刚金榜题名做了官儿,他就上了《请罢三殿工程疏》,把重臣严嵩骂了个狗血淋头。

三年后,赵贞吉又上奏疏痛斥嘉靖帝沉迷修道问仙,做了海瑞的前辈。上完奏疏他便请求还乡治学。

嘉靖帝顺水推舟:朕不杀你,你滚吧。

直到三十四岁时,他才被重新启用。得到了一件苦差事,出使西北。

之后他的官运不怎么样,入仕十五年仅仅升为正六品的国子监司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直”。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鞑靼兵临京师城下。

兵部尚书丁汝夔说要放弃外城。身为六品文官的赵贞吉却跟朝廷夏官硬杠:外城破则京师破,大明亡。

那时的他四十二岁。

在那个兵临城下的夜里,六品文官赵贞吉换上了一身甲胄,登上了西直门的城墙。“三日甲胄不卸”。

为防备鞑靼进攻,他甚至成了军事发明家。命人将火药装进陶罐里,埋在城下。

说句题外话,后世说戚继光镇守蓟州时发明的“自犯钢轮火”是地雷的老祖宗。

殊不知“自犯钢轮火”便是戚继光从赵贞吉发明的火药陶罐改进而来。

庚戌之变时,赵贞吉称得上是一个忠勇之士,文官楷模。

因在西直门上的英勇表现,赵贞吉得到了嘉靖帝赏识。官越做越大。

同时,官场也像是一个磨盘,将他的棱角磨平,将他的“直”碾的粉碎。

接下来的十几年宦海沉浮,赵贞吉一路升迁,但也慢慢变成了“三不沾”。

赵贞吉没从林十三手中要到人,准备回乡了。

说句后话,若干年后,一个人将再次点燃赵贞吉内心深处埋藏着的刚直,使之成为大明新政的闯将。

那个人名叫张居正

镇监府大厅内,林十三将方悠山的供词呈给了杨金水看。

此等机密,按理说不能轻易示于人。

林十三心中的盘算是:杨金水是舅舅的心腹,宦监组织“黑山会”在东南身份最高者。

我将兵变原因公之于众,会得罪严党、徐党双方。但至少我得让阉党做我的靠山。这样我才有一线生机。

杨金水看罢供词,震惊的有些结巴:“严、严阁老父子为了保住权力,竟.竟煽动兵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本小说 . www.iqb9.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全本小说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